淺談“健康體適能”管理

 “生命在於運動”,但是如何從運動的角度來促進健康壹直是我們需要有所突破的問題。
  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變化,而與此相對應的則是人類疾病譜的重大變化。以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如傳染病、寄生蟲病等已經顯著減少,而由於不良飲食習慣、不平衡膳食、精神緊張、吸煙、飲酒、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疾病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主要原因。因此,這就要求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的健康服務理念有所突破和擴展。我們所面對的是占人群90%—95%的亞健康和健康人群,其任務是針對疾病的預防、康復保健、健康體能、青少年生長發育等方面。在此背景下,新的健康服務模式——健康體適能管理便應運而生。
壹、健康體適能概念
    體適能是指個人能力除足以勝任日常工作而歷久不疲外,還有余力去享受休閑,並能應付突如其來的變化及壓力的身體適應能力。可視為身體適應生活、運動與環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Prentice, WE.  Fitness and  Wellness for Life, 1999
根據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 Terminology 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seventh edition). 2006. P. 3 Physical fitness 體適能包括:
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運動體適能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健康體適能
    根據高等院校教材《運動處方》所定義:健康體適能是體適能的兩大分支之壹,是對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的身體能力的概括性表述,主要包括:心肺耐力( Cardio respiratory endurance )、肌肉力量( Muscular strength )和肌肉耐力( Muscular endurance )、柔韌性( Flexibility )、體成分(Body Composition )等運動生理生化、體育保健、運動營養、體育康復、運動醫學、鍛煉心理學和行為科學內容,涉及人群包括兒童少年、青年人、中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患者和特殊職業人群 。
二、健康體適能管理與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最早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所謂健康管理是指對個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以及預測和預防的全過程。健康管理立足於找出隱藏在人群中可能引起疾病的危險因素,並加以預防或解決。其宗旨是調動個人及集體的積極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資源來達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健康管理是基於個人健康檔案基礎上的個性化健康事務性管理服務,它的應用範疇現在主要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與管理。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以及腫瘤等。以代謝綜合癥為例,發病和發病前的亞健康狀態都與幾乎都和運動不足有很大的關系,在目前的健康管理項目中體療預防和康復基本是壹片空白,有的也只是簡單的基本問卷和非個性化的簡單計算來指導個體的運動,對於綜合考慮個體的體適能差異來制定運動鍛煉的模式、強度、頻度和時間的需求日益迫切,對健康體適能的管理應該作為健康管理的壹個重要的組成。
    進入21世紀後,人們註意運動的重要性,也在無意識狀態下希望能夠擁有良好的健康體適能,但是對於健康體適能的認識卻往往不夠。事實上,由於健康體適能要素與壹般人的健康與疾病有密切的關系,而且都需要通過運動的方式的來促成,良好的體適能並不能靠壹朝壹夕的體育鍛煉就可以得來,它必須透過長時期科學地參與體育鍛煉,並維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來得以改善。
    健康體適能管理是通過對個體進行健康體適能組成要素的測試、評價、分析,並根據綜合的結果,制定合適的運動處方,包括適當的運動項目、運動強度、運動頻率和時間,同時在運動中進行健康指導和幹預,並長期進行效果跟蹤、評估分析、處方調整,整個管理過程還應包括運動時應註意的事項,如服裝、器材與設備、身體的準備、認知上的準備等方面。
三、健康體適能管理的意義
    在美國對健康體適能的管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可以通過壹定的方法識別那些由於缺乏運動或不合理的運動,有明顯趨勢將進入疾病狀態需要接受治療的人,因而可以對他們采取相應的體適能管理的幹預措施,利用這種強有力的措施可保持或改變人群的健康體適能狀態。其意義在於:
1)由於通過運動可以解決或減輕70%的代謝綜合征和40%左右骨骼類疾病,合理的運動和完善的健康體適能管理可以使人群維持低水平的醫療消費。
2)良好的健康體適能對於提高生活品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美國密執安大學健康管理研究中心指出:美國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得出了這樣壹個結論,即健康體適能管理對於任何企業及個人都有這樣壹個秘密,即90%和10%。具體地說就是通過健康體適能管理後的90%的個人和企業,對於健康生活質量的滿意度提高了;而沒有進行健康體適能管理的個人和企業對於健康生活質量的滿意度提高只有10%。
    由此可見,健康體適能管理不僅是壹個概念,也是壹種方法,更需要壹套完善、周密的服務程序,其目的在於降低醫療消費和提高生活品質。生命在於運動,從建國初期提出的“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到目前的全民健身,健康體適能管理在中國的發展事實上有很好的基礎,如何將體育科研和社會體育指導的力量結合起來,介入到健康管理這個龐大的產業中,這本身也是從事體育運動事業的人們對於健康體適能管理關註的意義所在。
四、健康體適能管理的管理模式
    健康體適能管理可分為五大部分:個人狀況調查、健康體適能評價、健康體適能幹預、幹預效果評估、體適能教育及指導。
1)個人狀況調查:以軟件及互聯網的形式收集將用於健康體適能管理和評估中涉及的個人基本信息、疾病危險性調查、運動飲食習慣等客觀信息;
2)健康體適能評價:根據個人信息制定運動試驗方案,選擇測評設備,對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柔韌性、體成分、骨密度、國民體質監測項目、人體能量、血管機能等健康體適能及相關指標的測評得到個性化的評價;
3)健康體適能幹預:根據個人健康體適能評價,結合個人運動飲食習慣等客觀信息綜合制定個性化和科學化的運動處方和健身計劃,並在執行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給予調整;
4)幹預效果評估:定期對健康體適能和相關指標進行測評,分析運動效果,調整運動處方和健身計劃。
5)體適能教育及指導:在以上所有過程中應安排不同程度的教育和指導,可以是壹對壹的,也可以是壹對多的,形式可以是語言交流、紙媒、DIY軟件或互聯網等。
  在實際運行中不同的健康體適能管理機構應該有各自的特點,有移動式或地面站的區別,有以健康體適能評價為主,與健康體適能幹預機構的簽約共享會員;也有以健康體適能幹預為主,借助體育科研和運動醫學機構來配合作健康體適能評價等。
五、健康體適能管理展望
  對於從事健康產業的人員,對健康體適能知識也要有基本的了解,這在與普通人群交流中很重要。在健康管理機構內,工作人員對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相關咨詢不存在問題,因為大部分人員是醫護工作者,而對於健康體適能的概念基本還停留在“註意適當運動”的狀態,如何適當運動、個體區別如何體現、運動綜合因素如何考慮,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對於體育科研和運動醫學研究的專業人士應該更大力度地介入健康管理和健康產業中來。
  近幾年的實踐表明,健康體適能的管理在整個健康管理中的作用顯著,得到了廣大人群的認可。雖然在我國健康管理產業正在逐漸走向成熟,但這個行業需要走的路還很長,完善和結合多方位綜合管理正是目前健康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健康體適能管理模式的成熟還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和努力,而它的前景良好,在社會發展進步過程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督促人們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更好的保持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香港體適能協會